目前分類:文章分享 (1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1.06.11 中國時報

【黃菁菁/東京十日電】

report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挖掘,找出問題意識的議題吧!報導  


report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國時報  2011.04.13
我們的時代-誰是艾未未?誰怕艾未未? 張鐵志


 一九五七年,中國詩人艾青給自己的兒子起名叫「未未」,意思是現實太殘酷
了,叫他去愛未來。

 但顯然,這個未來,不是五十多年後的今天。今天,艾未未是中國當前最具國際
知名度的藝術家之一,也是身影最巨大的政治批判者。

 一九七八年,艾未未去念北京電影學院,和陳凱歌、張藝謀等人是同學。後來轉
而搞藝術,參與地下藝術展覽。一九八一年去紐約唸書、搞藝術、打工、浪蕩,直到一
九九三年回到中國。他說,當時選擇做藝術,是對政治體制的逃避,因為「政治是一塊
巨大的、殘酷的、從大山上滾下來的石頭,我們只是希望躲得越遠越好。」

 沒想到,當他在九○年代初回到中國來後,不但躲不掉政治,卻一步步越陷越
深。

 二○○五年起,艾未未開始使用網路,寫博客(部落格),上推特,透過網路組
織各種活動。他堅信網路的革命性力量,因為網路容許人們得以自由的交流,但是在中
國這種互動卻被壓制。

 二○○八年徹底改變了艾未未:他開始對具體的社會現實提出犀利批評與積極的
介入。奧運開幕當晚,作為鳥巢的中方顧問的艾未未,在個人博客上激烈批評張藝謀導
演的開幕式是一種法西斯主義美學,是國家的政治宣傳。

 六月,一個孤僻的青年楊佳衝進上海警察局刺殺六個警察,震驚全國,但許多人
卻同情楊佳作為中國國家機器暴力下的受害者。艾未未在博客上每天貼上一個蠟燭的
圖,貼了一百八十一天,以點燃中國社會的黑暗。對於楊佳被處死刑,他寫下「殺吧,
不要以正義的名義,那是在羞辱一切。」

 二○○八年五一二大地震更成為艾未未至今最關注的事。當他看到那些在斷垣殘
壁上的孩童書包,他心裡想著這些書包是屬於哪些小生命呢?但政府卻一直不公布這些
遇難孩童的名字與數目。艾未未在十二月徵求志工,對遇難學生的具體數據進行調查。
他把蒐集到的名字貼在他北京工作室的牆上,並時時在推特上提醒大家記住這些消逝的
年輕生命。二○○九年八月,艾未未去成都為譚作人出庭作證;在出庭前夜,艾未未在
旅館被警方毆打導致腦部大量出血。他把這段經歷拍成一部紀錄片《老媽蹄花》。

 但拳頭並沒有阻止他。他更積極地用影像去記錄許多維權事件,不斷地接受媒體
訪問談他的理念、批判北京政府,並且持續用藝術行動去提醒人們。去年底浙江樂清發
生上訪村長錢雲會被卡車碾死事件,他的工作團隊又前往拍攝,只是至今未能公布。

 艾未未在四月三日早晨在前往香港轉機到台北的北京機場被逮捕,拘留至今。

 艾未未堅信藝術必須介入社會,他說「所謂藝術家在這個時代必須是思想家,必
須是敢於參與社會,敢於嘗試、判斷的。」他尤其不斷思考與探索網路在藝術與社會變
遷的聯繫中扮演何種角色。他自己說「我的作品的本質是鼓勵那些可以使用網路的人去
更了解中國的真實,去挖掘都那些被政府掩蓋的真相。」

 作為一個藝術家,他的作品以豐富的想像力去凸顯體制的荒誕與黑暗;尤其他熟
悉草泥馬的諷刺文化,尖銳又諷刺的行動不時讓人發噱。但另一方面,他對楊佳案、對
調查川震遇難兒童的執著又令人動容,以至於有人說他是最好的公民調查記者。

 但艾未未的終極關懷不是政治:「實際上我對時政的考慮並不是一個政治態度,
而是一個美學態度,我更多談的是公平、正義,和一些可能性。最重要的是對社會倫理
價值的一個判斷,關於倫理和美學的一種聯繫。」

 只是,在這個政治劇烈擠壓人們自由的時代,你不可能逃離政治。他說:「寫博
客就是政治,接受採訪發表意見就是政治。」

 三十年前,艾未未為了逃避政治這塊巨石去從事藝術,現在的他卻因為勇敢與這
塊石頭碰撞,而不幸被壓傷。不只是他,過去兩個月,中國政府大肆逮捕其他維權律
師、作家、網民,逮捕艾未未可以說是這個維穩鎮壓的高潮。

 艾青說得對,現實確實是殘酷的,但顯然,五十年後當下的中國依然殘酷。(作
者為專欄作家)


資料來源:http://news.chinatimes.com/2009Cti/Common/2009Cti-News-

Print/0,5201,110513x112011041300451,00.html

 

report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04-04 中國時報 【林欣誼/專訪】

 她是卅六歲的女生,走過世界五十多個國家、寫過上百萬字旅遊報導,這次,她
到了夢想中的世界盡頭─南極與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出版了圖文並茂的新書《極南:
南到世界盡頭》。她是資深旅遊記者黃麗如。

 多年來,黃麗如的旅遊報導早已獨樹一幟,她可以從蒙古草原之旅談漠化危機,
到巴西寫的卻是貧民窟,連各地的機場時光都可寫成生動文章。與其說走遍全世界的黃
麗如很衝、很猛,不如說她總處在「很鬆」的狀態─她很愛笑,非常樂觀,旅行從不計
畫,人生也是。真正的旅行對她來說,不是工作,也不為逃離,就是自然而然地玩樂。
她覺得自己可以一直玩樂下去,從來沒有感覺膩了或者該定下來的一天。

 政大英文系、北藝大戲劇所畢業,黃麗如曾夢想當電影編劇,沒想到最後旅遊成
了工作。平均一周出差兩天,一年出國十趟,每月有近三萬字的稿量,創作力旺盛的麗
如還是在工作之餘完成了《極南》,紀錄她在二○○七年、二○一○年的兩趟世界盡頭
之旅。

 南極狂風嚴寒又難以到達,但她不強調「苦行」,以熱情生動的筆調寫南極可愛
的企鵝與冰山、布宜諾艾利斯的探戈酒吧,以及如何被莫名其妙困在炎熱小鎮的聖誕
夜。她自嘲寫的都是「好吃好喝的」,但其實書中更多的關鍵詞是一部又一部的小說和
電影,只是她不喜歡賣弄知青風情,把這些素養融入她的觀察和優美的文筆裡。

 她說自己在旅途中「像冰山一樣孤僻」,安於一個人,最怕不想聊天時遇到一直
湊過來巴啦巴啦說話的路人。她喜歡走進歷史悠久的在地酒館、咖啡館,坐在吧台安靜
點一杯飲料,「吧台的人就會自然告訴你很多故事!」選擇老店,是因為那裡老人群
聚,自然也有老傳奇可聽,「而且我比較信任老人家。」

 問她最喜歡的國家?她調皮答:「我家!」因為,對她這種旅行上癮者來說,沒
有所謂最喜歡、最討厭、最恐怖的旅程,觸動她想去一個地方的緣由,也往往是某種食
物、一段音樂,甚至只因為「那裡有世界上最爛的公路、星星多到連到地平線……」

 


report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12-25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開卷周報舉辦的「2010開卷好書獎」名單出爐,備受矚目的「中文
創作類」選出七部作品,劉克襄的《十五顆小行星》、舒國治的《水城台北》、唐諾的
《在咖啡館遇見14個作家》、楊照的《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新生代作家吳億偉的散
文集《努力工作》脫穎而出,社運作家張娟芬以探討廢死爭議的《殺戮的艱難》獲獎;
中國旅加作家張翎的《金山》,則是今年唯一獲獎的中文小說。

 開卷好書獎分「十大好書.中文創作類」、「十大好書.翻譯類」、「美好生活書
獎」、「最佳童書」與「最佳青少年圖書」五類,邀請各領域名家擔任決審,今年選出
卅七本書。

 今年翻譯類得獎有唐.德里羅的經典《白噪音》、奈波爾的《畢斯華斯先生的房
子》、大江健三郎談閱讀的《讀書人》、芬蘭作家帕西里納的黑色幽默小品《當我們一
起跳海》,以及社會人文作品《現代主義:異端的誘惑》、《富國的糖衣》、《傷心人
類學》、《對與錯的人生邏輯課》、科普作品《看得到的化學》等九本。

 綜觀今年書單,文學類評審鍾怡雯認為本土散文大放異彩,不同於往年以小說為
主;第一本書即入圍的新人如楊富閔、劉梓潔、李維菁等,比例也比往年高。翻譯類不
乏名家,但仍以作品完成度、寫作難度,以及是否超越作者過往作品等,作為評選考
量,如《1Q84》最後因未能滿足評審對村上春樹的期待而落選。

 非文學類評審詹偉雄則欣見今年「反思性」作品多,引領讀者建立對世界的重新
理解,如張娟芬《殺戮的艱難》、人類學家露思.貝哈的《傷心人類學》等,反觀中國
議題「已成老梗」,較少突出之作。

 強調實用易讀、關照社會需求的美好生活書獎,涵蓋飲食、老年等題材,本土作
家陳淑華的《島嶼的餐桌》結合日常廚房與史料、黃勝堅醫師的《生死謎藏》以誠懇筆
調分享臨終照護經驗,以及林黛羚可親實用的《蓋自然的家屋》,都名列榜上。

 最佳童書、最佳青少年圖書今年仍是翻譯作品的天下,劉炯朗的科普作《一次看
懂自然科學》與賴曉珍、楊宛靜的繪本《狐狸的錢袋》為僅有的本土作者。

 開卷好書獎贈獎典禮明年一月八日於中國時報大樓舉行。宣傳海報邀請雷驤、顏
忠賢、駱以軍三位作家,與作家焦桐的女兒葉珊「客串演出」,由台北捷運公司協助拍
攝。

 此外,拍攝十位中文得獎作家的Book Video計畫,獲得文建會、臺北縣政府文化
局贊助,由《片刻暖和》獲亞太影展最佳短片的溫知儀、《茱麗葉》導演侯季然共同執
導。

 


report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命名.JPG 

去年暑假,一群熱血的大學生們在南投縣信義鄉雙龍部落與部落合作,替部落孩童建造了傳統的藝文教室,埋下了果核計畫夢想的種子。今年暑假,延續了這個建築夢想,帶著北科創設的學生與成大、交大、清大、中原、北教大等建築相關科系師生,一同在南投縣信義鄉人和部落,與部落合作,為孩童建造了屬於他們的閱讀樹屋,期待閱讀在他們的生命裡發光,並讓果核計畫的夢想種子持續發芽。

report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的,我借用了John Denver的經典老歌歌名,「Leaving on a Jet Plane」,我最近常
哼唱這首歌。順帶一提,此曲於1966年發表時,原名為「Oh Babe I Hate To Go(喔,
寶貝我不想走)」,好吧,兩者都能代表我的心境。

因為從昨天起,我離開了工作十六年又五個月的《中國時報》。

離開的原因很單純,不是跳槽、不是資遣,不是優離優退,而是「我再也無法說服自
己,這是個值得託付的行業」。

說來矛盾,兩年前,我調回報社擔任調查採訪室記者,期間沾了一群優秀同事的光,陸
續參與「我的小革命」、「民國九九,台灣久久」、「名人家族故事」、「不景氣不低
頭」等系列報導,兩任總編輯給予極大的尊重與空間,一方面,這差事是值得賣命的、
這報社是值得賣命的。

另一方面,我越來越難獨善其身、越來越難假裝沒看到,其他版面被「業配新聞」吞噬
侵蝕的肥大事實,新聞變成論字計價的商品,價值低落的芭樂公關稿一篇篇送到編輯桌
上,「這是業配,一個字都不能刪」。

然後,它們像是外星來的異形,盤據了正常新聞版面,記者努力採訪的稿件被擠壓、被
丟棄。記者與主管被賦予業績壓力,不得不厚著面皮向採訪對象討預算、要業配,否則
就是「不食人間煙火」、「不配合報社政策」。

一家親愛的報紙同業,甚至採取浮動薪資,廣告拉得多,業績達成率高,才能享受較好
的待遇。另一家報紙主管開會時,公然指責不配合的女性同仁說,「大家都在賣屁股,
你不要自命清高」。

於是,記者變成廣告業務員,公關公司與廣告主變成新聞撰稿人,政府與大企業的手,
直接伸進編輯台指定內容,這是一場狂歡敗德的假面舞會;花錢買報紙的讀者,卻不知
道自己買了一份超商DM與政府文宣。

所以我遞了辭呈,辭職理由填寫很翔實:「台灣報紙業配新聞領先國際潮流,自認觀念
落伍告老還鄉」,我希望留下紀錄,或可作為一種溫柔的抗議,一種委婉的提醒。

在此同時,我必須聲明:

一、我抗議或提醒的對象,是整體報業環境。有些同業的賣相更凶狠、姿勢更難看;而
且我必須說,《中國時報》待我不薄,我也付出自己最精華的青春歲月,如今拍拍屁
股,兩不賒欠。我衷心寄望這家六十歲的老報紙,除了錙銖計較下一季的財報,也能一
如老闆蔡衍明的社慶宏願,「不僅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華人媒體集團,更能成為最有影
響力、最受尊敬的媒體集團」。

二、我無意指責或鄙視任何個人,報社裡有許多我尊敬的同儕,他們大多比我認真敬
業、大多像我一樣痛苦無奈,然而這時節這景氣,誰沒有老母幼子要養?而且,我也曾
是奉命行事的一份子,因此,我沒有權利批評任何人,但我必須一次又一次、反覆地
說:業配新聞是欺瞞讀者的,違反專業倫理的,破壞社會信賴的怪物。

三、先講好,我的人品一點都不高尚,我貪財、好色、嗜酒、物質欲望強、騎50cc機車
偶爾會超速、曾有刷爆信用卡的紀錄。但至少,我知道,這一行有些不該跨越、不該碰
觸的紅線,越過此線,左邊是山岩峭壁,右邊是斷崖狂濤,毫無閃躲會車的僥倖空間。

舉幾個例,當我跑社會新聞時,不只一位朋友找我「開店插乾股」,電玩店、理容院,
他們只要我的記者名銜,我一毛錢都不必出,就能坐領乾薪,但是,我回絕了;

還有一位三溫暖大亨,打電話希望當我的「麻吉鬥陣」,我自己開條件,只要我不再寫
他的三溫暖有公共安全疑慮、不再寫他因色情按摩被警察抄店,可是,我也拒絕了;

或是澳門賭場業者曾號召一個「記者砲兵團」,邀請社會記者去澳門旅遊,包吃包喝包
住包女人,只要寫篇豪華賭場見聞即可,我還是咬著牙拒絕了,一位相熟的同業,三天
兩夜帶了一打保險套。

各位,請再讀我的唇:我的人格並不清高,我也不是吃齋念佛,難道我不想點頭如搗蒜
說「好好好好好」?我當然想,想得要命;只不過,我更相信,「人生總有非賣品」,
並非世間萬物身上,都有一個標價牌。

例如,讀者的信任;例如,專業判斷與良知;例如,自己的人格與報社的信譽;例如,
寫或不寫的自由權利。

業配新聞破壞了這一切,奪走了這一切,它以每字一、兩百元的代價,將新聞變成廉售
的開架商品、「整合行銷」名目下的一項配件、政府標案的簡報甜蜜點。抗拒業配的主
管或記者,反而變成害群之馬,變成昧於現實的唱高調者,變成觀念落伍的侏儸紀恐
龍。

所以,我承認自己老了,笨了,落伍了,半年前,我就決定離開新聞圈,從此投入三件
事:

一、我將進行一項長期的採訪報導與評論,揭露置入行銷如何影響新聞自由、政府與企
業如何藉由預算控制媒體內容,我的部落格也無限期改名為《【圖解】第一次買新聞就
上手》,算是我送給自己的畢業禮物,也是送給我曾摯愛的、餵養我十數年的新聞報業
的臨別贈禮;

二、我將發動一項連署串連,反對各級政府花費公帑置入行銷。在各種業配新聞中,公
部門以納稅人的辛苦錢收買媒體,最是可議,我常說,「政府左手伸進我們的口袋,拿
錢賄賂媒體,然後將右手伸進我們的腦袋」,花博、ECFA、國光石化…政府不努力為政
策辯護、不努力作民間溝通,現在連文宣廣告都懶得做,直接砸錢買新聞,這是一種最
最混蛋加三級的媒體控制。

所以,我的第一步就是反對這種「掏口袋、騙腦袋」的雙重剝削,更何況,現任總統當
選後,曾向記協、媒改團體簽署一份「反政治性置入性行銷」的承諾書(點此放大),
我們只是喚醒他的記憶而已(按此連署,部落格左列也有連結)。

這項連署的訴求對象,當然包括朝野政黨。民進黨執政時,以置入行銷控制媒體的紀錄
也很抱歉;早在七年前,游錫堃擔任行政院長,就打算統一發包買媒體,我當時
發表一
篇「游院長,為何『置入』錯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溫故知新。

三、凡是任何機關、團體、學校、機構對此議題有興趣,只要人數超過三十人,歡迎寫
信到news.onsale@gmail.com,或在部落格左上角留言板以「私人留言」邀請,我都願意
無條件演講分享,我一概婉拒演講費、車馬交通費,也請勿準備排骨便當、雞腿飯或西
點小餐盒,開水我會自己帶。

在我的能力範圍內,我願意與任何人交流溝通「媒體置入行銷」議題,特別歡迎各級政
府新聞聯絡單位、企業公關部門、廣告公關公司或媒體採購人員、媒體經管階層或業務
部門,以上不受人數限制,蔡老闆、王老闆或其他老闆尤其歡迎(大笑)。

最後,這裡從一個貼貼小孩照片、聊聊喝酒讀書、發發中年牢騷的部落格,被迫轉型為
一個機機歪歪的議題部落格,實非得已,還望黃大寶、黃二寶的粉絲別打我。

我最近重讀五年前,前輩記者林照真在《天下》的深度報導:「誰在收買媒體?」,感
觸益發深刻;五年來,台灣媒體的怪狀不但沒變少,而且業配手段越發「狗日新日日新
又日新」(我沒筆誤),從業者的痛苦掙扎尤甚於前。

幾年前,我仍任職於中時電子報,當時目睹業配新聞「和平崛起」,廣告主試圖介入新
聞產製流程、試圖讓記者與編輯成為企業公關部門的附庸。然而,編輯部至少還肩負守
土之責,換句話說,「吵完一架大多還挺得住」;而今,零星戰役早已結束,專業倫理
的防線一路潰退,除非你抱定「不幹最大」的決心,否則只能眼看新聞版面逐步被廣告
侵蝕、瓜分,更可怖的是,你無法望見未來的底線。

這故事一言難盡,我們就從明天開始。

【註】
此文歡迎助印轉寄,不提作者或出處網址都行,只要附上文中連結即可,無論你要按一
個讚,或按一個幹,我都沒意見。

我相信,以中時的言論自由風氣,這篇溫柔提醒不會招致任何形式的文字獄;萬一,我
的部落格莫名其妙被「河蟹」了,被「網路長城」了,我希望中時當局給我一個合理說
法,否則我會嚴正抗議「馬英九還我牛」。同時在另一個部落格裡,我會持續書寫,不
會就此閉嘴。

引用:http://blog.chinatimes.com/dander/archive/2010/12/13/579524.html

report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聯合報╱張小虹】
2010.11.27 02:31 am

report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典蓉

在充斥三D震撼經驗的今天,常會有種荒謬的感覺,「人們可以一起尖聲驚叫,卻只能一個人孤獨的老去。」

report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記者項貽斐/即時報導】 2010.12.07 10:07 pm 


由朱全斌執導的紀錄片「聖與罪-陳映真文學與人生的救贖」在第二屆澳門電影節中擊敗
中國、法國、俄羅斯的勁敵,奪下最佳紀錄片的獎項。

由澳門電影電視傳媒協會所舉辦的澳門國際電影節,發揮澳門東西方文化交匯的優勢,
集中展示全球的優秀電影,本次更有多達百部影片參展。「不能沒有你」在去年突破重
圍,獲得最佳影片大獎。今年由「聖與罪」再下一城,替台灣延續在澳門電影節的得獎
紀錄。本屆紀錄片獎項競爭激烈,有The roof(俄羅斯)、博弈(中國)、CROSS &
BANER(法國)、日落大夢(台灣)、三生有幸(台灣)「聖與罪(台灣)等片參賽,最
後由「聖與罪」脫穎而出。

朱全斌導演得獎後除了開心說謝謝,也感性提到:「當我還是文藝青年的時候,陳映真
啟蒙了我,透過閱讀他的小說,我學習到人生的磨難、理想與勇氣。數十年後有機緣來
拍一部關於他的紀錄片,我雖有受恩寵之感,卻也覺得任務艱鉅,除了因為在北京療養
的他無法受訪外,如何讓已被消費社會洗腦成『沒有理想的一代』能透過本片引發閱讀
他作品的興趣,更是我的巨大挑戰。」

【2010/12/07 聯合報】@ http://udn.com/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BREAKINGNEWS8/6020222.shtml

 

report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記者王雅蘭/台北報導】 2010.12.02 03:11 am

3年前停業的梅花戲院,明天將重新營業。
圖/中影提供
休息3年的梅花戲院,明天重新營業,首周票價一律只要123元。中影董事長郭台強昨天
出席開幕剪綵活動時透露,未來中影旗下的真善美戲院將重新整修,位於屏東的戲院也
將改裝3D銀幕,總共投入新台幣1億元。

梅花戲院1970年代曾風靡一時,是許多老台北人的共同回憶。3年前停業,去年接手中影
的郭台強,20多年前也曾是梅花戲院常客,他投入3000萬元重新打造梅花數位戲院,中
影也將繼續改裝旗下戲院,預計投資1億。

另外,中影首批數位修復的「戀戀風塵」、「恐怖份子」「愛情萬歲」、「熱帶魚」、
「徵婚啟事」五部影片,將於1月7日至1月20日於梅花數位影院和欣欣秀泰影城兩家戲院
上映。

郭台強致詞時半開玩笑表示,電影投資是一種準慈善事業,中影砸重金投資老戲院,戲
院和文化事業一樣,都需要較長時間才有回報。

中影參與投資國片「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也出席梅花戲院開幕,力挺中影。
「賽德克‧巴萊」映期暫定延至明年9月,魏德聖表示,「賽德克‧巴萊」分上下集形
式,考量暑假檔期強片密集,因此計畫延期。

梅花數位影院重新開幕,原有雙廳形式不變,座位數稍有調整,變得更寬廣。首波強打
本土新片「茱麗葉」與外片「我為琴狂」,往後選片會持續走高品味、文藝路線。

另外,位於西門鬧區的國賓大廳一向是重視影音享受觀眾的首選,近期該廳換上更大尺
寸銀幕,也增寬座間距離,雖然原有超過千人座位變成900餘座,卻讓觀眾可以更舒適。
整修之後,大廳票價調漲20元,但2個中、小廳沒有變動。

【2010/12/02 聯合報】@ http://udn.com/

 


report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劉克襄】 2010.11.10 02:29 am 

  年底時,四五年級最懷念的普快車就要停駛了。
  這種深藍色車廂的老火車,以前每站必停,車窗可以打開,可以購買便當。原本南
迴線和花東線仍殘留有少數班次,在晨昏時,緩緩來往於鄉野。如今隨著鐵道修建以及
引進新式車種,就要從台灣正式除役。此後我們將無頭手可探出,觀看風景、聞到土地
味道的火車。
  這一跟過往庶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交通工具,其實很值得推廣為懷舊火車,在適當的
路線定期行駛,帶來新的觀光內涵。就不知在台鐵的淘汰過程裡,是否有任何保留計
畫?
  得知這個有點感傷的訊息,不免讓人想到,去年台鐵在暑期推出的「599」專案,鼓
勵年輕人利用長期休假的日子,搭乘火車到全台各地去旅行。只可惜,並未興掀風潮。
  「599」也讓我聯想及「青春18」。這是一個日本人搭乘火車的車票方案,流傳了半
甲子,如今成為一句絢麗的旅行口號。
  當年推出,是日本JR線鐵道針對高中生推出便宜車票。鼓勵他們搭乘普通或快速
列車,休假時前往各地鄉野旅行。這兩種類似我們的普快車和電聯車,速度較慢,大小
站都停。非常適合時間從容、喜愛遊蕩,偏好鄉村旅行的年輕人。
  經常搭乘火車旅行的人皆知,全世界少有鐵道旅行像日本和歐洲等地,既安全又舒
適,鐵道網更周延地連結著城鎮各地。台灣的鐵道或許不密集,也非班次頻繁。相較
下,仍具有同樣的功能,且遠比其他國家便宜,這等鐵道旅行的優點委實少有國家可以
比擬。
  同樣價格便宜,日本的「青春18」為何能成功推廣,綿延不絕。我們的「599」卻鮮
有人知?究其因,因為我們不懂得包裝,也不善於論述有意義的旅行活動,進而帶出一
個新的旅遊風潮。普通車的停駛說不定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怎麼包裝呢?一般旅行的宣揚,都拘泥於自然景點、古蹟文化和美食小吃的範疇。
我覺得應該有更多賣點,隨興以文學為例吧。
  小說家川端康成的名著《伊豆的舞孃》,間接帶動了伊豆半島的旅行。詩人楊牧膾
炙人口的《山風海雨》描述孩提時搭乘火車,沿花東縱谷南下的回憶,相信也有機會轉
化為旅遊元素。文學如是,遑論更受民眾喜愛的諸多電影和流行歌曲,都發生在這種昔
時的普通車身上,可資運用。
  我們不僅缺乏包裝,更貧於論述。捉住一個概念,講得人心嚮往,勾起共同的情
感。
  日本人卻深諳其道。隨著晚近慢活風潮的盛行,日本觀光協會再次隆重地推廣「青
春18」。這次對象改為全國民眾,鼓勵任何年紀的人都能懷抱此一年輕心境,實踐這種
生活步調放慢的旅行。這一角度推出後,隨即獲得共鳴,各地無須大肆建設和宣傳,不
少國民都會主動前往非觀光的鄉間,或未曾探訪的角落,間接地活絡不少地方產業。大
家也開始反思,自己的步調是否太趕,只能跟上世界的速度,卻喪失觀察周遭鄉野的變
化。
  舞蹈家林懷民最常鼓勵年輕人流浪。針對旅行這個議題,有一回接受訪問時,他說
得甚是玩味,「因為你去過,每個地方都會給自己累積東西。」這短短一句話,也是論
述,而且把慢活的內涵點繪得更饒富深意。
  這種感動的語言和包裝,既強調深入偏遠鄉野,而且鼓舞任何年紀的人都在學習,
不是只有年輕人。有關當局何妨以此為鏡,繼續活化休閒生活。透過新角度的包裝,美
麗的詮釋,再去邂逅人情味濃厚的土地。
  我們的普通車,或許有可能起死回生。(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

【2010/11/10 聯合報】@ http://udn.com/

 


report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國家地理頻道─百萬牛羚《大遷徙》,商周專文報導 

 

report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也許曾經在巷弄間散步。
你也許看過作家的手稿展。
你也許聽過作家的朗讀。
你也許看過突然發生的街頭表演。

但你是否想過,這一次有可能全部同時發生?.......

2010年的十一月,每個週末的下午
歡迎你到寶藏巖來與我們一同散步兩個小時
在輕柔的步行節奏中
體驗文學從巷弄屋角,忽然向你飄來的詩意時光.......

寶藏巖人文尋寶行走,一場文學的行動劇
帶你走進平時自己不會走到的寶藏巖神祕角落!
邀請你一起來,讓這一切在你的生活中上演!

具體場次
(每場次均是下午兩點半開始,每次次兩小時)

阮慶岳 文學磚瓦 11/06 (六)
劉克襄 自然視野 11/13 (六)
夏夏 奇幻孤島 11/14 (日)
伊格言 後人類獨白 11/20 (六)
王聰威 戀人絮語 11/21 (日)
鴻鴻 黑眼睛讀詩 11/27 (六)
唐薇 童話迷宮 11/28 (日)

現場限額三十人
報名請洽:(02)2364-5313分機123 何小姐

寶藏巖藝術村
台北市汀州路三段230巷底

 


report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比一般人有更多機會出國,許多人以為我見多識廣,能從龐雜的各國風情裡,整理出一個排行榜,比方最喜歡的國家?最想再回去的地方?很遺憾,這些問題我都沒辦法給一個單一且具體的答案,以至於有時候會回答:台灣,然後遭人翻白眼。所以我很佩服有些旅人可以篤定的大喊:我愛義大利或是狂愛西班牙。我的愛,很龐雜、不專一,很難回答什麼是最愛。

 

report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往來出入在這半徑方圓5.7公里、匯聚了島內最多書店與咖啡館的台北盆地。儘管最近幾年台灣書業出版界盛傳「景氣寒冬」之說日益甚囂塵上,城市裡總還是不乏有人無畏現實殘酷而不斷前仆後繼地投入「開書店」往火坑裡去。回顧十幾年來台北城市獨立書店變遷的文化史,滿是承繼、掙扎及幻滅,無異一段段生命不捨圓夢的奮進之路,但同時又滿載自嘲、悲情與遺忘。

     書店在城市裡,就像是一段段被傳唱的故事。

report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